观文脉·近观深圳国宝│红绿彩寒山拾得像:顺着张继的诗句上溯 世界今热点
“姑苏城外寒山寺,夜半钟声到客船。”
顺着张继的这诗句上溯,
你大概可以看到寒山与拾得对谈的身影。
【资料图】
作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诗僧、怪僧、隐僧,
你可以相信,如果没有他们,
寒山寺只会是一座普通寺庙,
而佛教文化乃至传统文化的一些精妙之处,
我们也无从拾得。
红绿彩寒山拾得像,金代(12世纪-13世纪)文物,造型为两人攀肩搭背并立于六方台座上,台座壸券,有红绿彩点涂,局部黑彩勾线。两人眉目清秀,神态喜乐。左立者头梳双髻,红彩点染束发头;右立者披发无髻,发线两分。两人头发都有黑彩涂绘。右立者双臂张开,又掌作鼓掌状。两人皆左衽,腰有束带。此两人组合,多推判为寒山、拾得。
■专家解读
此人物造型入宋后成为流行
深圳望野博物馆助理馆员蔡建民介绍,寒山又名寒山子,据传是唐代贞观年间“应举不利,不群于俗,盖楚狂、沮溺之流”的一位诗僧,后隐居天台寒岩山。拾得是一个孤儿,被国清寺老僧丰于在天台山路过时发现并收养,故名拾得。两僧互相敬慕,遂为好友。此人物造型入宋后成为流行。这尊红绿彩寒山拾得像,造型自然,流露着喜乐之情。
关键词:
X 关闭
X 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