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处理常用过滤膜:微滤、超滤、纳滤、反渗透有哪些区别?_世界最新
来源:弗戈工业在线    时间:2023-04-30 09:48:10


(资料图)

在水处理当中常见以下几种过滤膜。分别是微滤(MF)、超滤(UF)、纳滤(NF)、反渗透(RO),那么,你知道它们过滤精度分别是多少?又能拦截哪些物质呢? 01微滤(MF)过滤精度一般在0.1-50微米,常见的各种PP滤芯,活性碳滤芯,陶瓷滤芯等都属于微滤范畴,用于简单的粗过滤,过滤水中的泥沙、铁锈等大颗粒杂质,但不能去除水中的细菌等有害物质。微滤(MF) 滤芯通常不能清洗,为一次性过滤材料,需要经常更换。 1 .PP棉芯:一般只用于要求不高的粗滤,去除水中泥沙、铁锈等大颗粒物质。 2. 活性碳:可以消除水中的异色和异味,但是不能去除水中的细菌,对泥沙、铁锈的去除效果也很差。 3. 陶瓷滤芯:最小过滤精度也只0.1微米,通常流量小,不易清洗。 02超滤(UF)过滤精度在0.001-0.1微米,属于二十一世纪高新技术之一。是一种利用压差的膜法分离技术,可滤除水中的铁锈、泥沙、悬浮物、胶体、细菌、大分子有机物等有害物质,并能保留对人体有益的一些矿物质元素。 超滤(UF) 超滤工艺是矿泉水、山泉水生产工艺中的核心部件。其中水的回收率高达95%以上,并且可方便地实现冲洗与反冲洗,不易堵塞,使用寿命相对较长。超滤不需要加电加压,仅依靠自来水压力就可进行过滤,流量大,使用成本低廉,较适合家庭饮用水的全面净化。 因此未来生活饮用水的净化将以超滤技术为主,并结合其他的过滤材料,以达到较宽的处理范围,更全面地消除水中的污染物质。 03纳滤(NF)过滤精度介于超滤和反渗透之间脱盐率比反渗透低,也是一种需要加电、加压的膜法分离技术,水的回收率较低。纳滤(NF) 也就是说用纳滤膜制水的过程中,一定会浪费将近30%的自来水。这是一般家庭不能接受的,一般用于工业纯水制造。 04反渗透膜(RO膜)RO是英文 Reverse Osmosis membrane 的缩写,中文意思是(逆渗透),一般水的流动方式是由低浓度流向高浓度,水一旦加压之后,将由高浓度流向低浓度,亦即所谓逆渗透原理: 反渗透膜(RO膜) 由于 RO 膜的孔径是头发丝的一百万分之五( 0.0001 微米), 一般肉眼无法看到,细菌、病毒是它的5000 倍。因此,只有水分子及部分有益人体的矿物离子能够通过,其它杂质及重金属均由废水管排出,所有海水淡化的过程,以及太空人废水回收处理均采用此方法,因此 RO 膜又称体外的高科技人工肾脏。

(膜的拦截能力)

超滤原理是一种膜分离过程原理,超滤利用一种压力活性膜,在外界推动力(压力)作用下截留水中胶体、颗粒和分子量相对较高的物质,而水和小的溶质颗粒透过膜的分离过程。通过膜表面的微孔筛选可截留分子量大的物质。 溶解、扩散原理:渗透物溶解在膜中,并沿着它的推动力梯度扩散传递,在纳滤膜的表面形成物相之间的化学平衡。b.电效应:纳滤膜与电解质离子间形成静电作用,电解质盐离子的电荷强度不同,造成膜对离子的截留率有差异,在含有不同价态离子的多元体系中,由于道南(DONNAN)效应,使得膜对不同离子的选择性不一样,不同的离子通过膜的比例也不相同。 纳滤过程之所以具有离子选择性,是由于在纳滤膜上或者膜中有负的带电基团,它们通过静电互相作用,阻碍多价离子的渗透。纳滤膜可能的电荷密度为0.5~2meq/g。 纳滤膜介于RO与UF膜之间。 反渗透原理就是在有盐分的水中(如原水),施以比自然渗透压力更大的压力,使渗透向相反方向进行,把原水中的水分子压力到膜的另一边,变成洁净的水,从而达到除去水中杂质、盐分的目的。实质是脱水技术。

用于过滤和分离膜的聚合物

如今,超过 23 亿人生活在水资源紧张的国家,如何尽可能有效地管理这一宝贵资源?这个问题显得尤为重要。现如今,水过滤过程依赖于高性能而又节约成本的膜材料,高性能的水处理膜材料能够承受高压、高温环境和持续的化学暴露。

文章内容来源于来源于清啦环保圈等公开信息,责任编辑:胡静,审核人:李峥

关键词:

X 关闭

X 关闭